免費註冊~開始給問

Email:
姓氏:
名字:
電話:
帳號:
密碼:

需要推廣頁嗎? 這個 記得 按此 來拿

韓國經驗 打救啃老族 - Yahoo! 新聞香港

【iMoney智富雜誌—ibanker教室】日本四分之一人口超過60歲,早成了人口老化國的代表。然而鄰邊的韓國,面對人口結構威脅其實毫不比日本輕鬆。韓國國際金融中心(KCIF)以蘇格蘭皇家銀行的數據為基礎研究,指出當到了2045年,韓國人口的平均年齡將達50歲,是世界上平均年齡最高的國家。

年輕人口充足 欠缺就業

現時韓國的勞動人口比例正值高峰期,是國家經濟增長的一大動力。但好景不常,近年該國生育率迅速下跌,沒有足夠年輕人補上流失的勞動力。由現在到2025年,韓國的總工人人數將會每年下降1.2%,國家勞動力規模將從2016年萎縮,到2050年更將會回落至1960年的水平,而總工人人數每年加劇以2%速度下降。唯一的分別是,六十年代的非勞動人口大部分是兒童,2050年的勞動人口將大多是依賴退休金過活的人。現在60歲或以上的人口比例是16.7%,至2050年將增加超過一倍至38.9%。圖一是聯合國估計2050年各國平均勞動人口增長,韓國是各國中負增長最嚴重的國家。

老年撫養比率穩步上升,嚴重影響該國的增長潛力。工人數目減少,也意味入息稅收愈來愈少,國家的公共財政將愈來愈緊張。以目前人口結構的改變速度預計,韓國的國民退休金制度(National Pension System)可能會在2053年破產。為應對人口老化,該國於去年12月公布將領公共養老金資格年齡由現時的60歲,每5年推後一歲,最遲在2033年提升至65歲。

很多國家都面對類似的人口老化問題。韓國較為特別的處境是,即使在仍有充足年輕人口的今天,國家也無法為他們提供恰當的就業機會。現時韓國官方公布的青年失業率約6%至7%,比許多國家要低,但事實上,這數據排除了被稱為「啃老族」(NEET,30歲以下不升學、不就業、不進修或不參加就業輔導)的人在外。韓國的現代經濟研究院(Hyundai Research Institute)指,在專上教育畢業或更高資格的30歲以下人口中,25%人屬於「啃老族」。15至29歲人口的實際失業率高達22%,與歐元區相若。圖二為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(OECD)在2011年一份有關各國「InactiveYouth」(不活躍勞動年輕人)的研究,韓國最高,佔國家人口逾15%。

國家大財團 職位供應少

韓國對勞動力有需求, 青年失業率卻高企。有人認為勞工市場矛盾源於韓國經濟太依賴如三星(Samsung) 和現代汽車(HYUNDAI)等大財團。過去數十年,韓國的繁榮主要靠以製造業為主的大企業推動,國民平均花費約70%的家庭支出在私人教育上,務求讓子女進入頂尖大學,為的是希望爭取加入這些大企業工作的機會。問題是,韓國最大的30間企業,只提供職場約6%的工作。如果年輕人都以進入大企業為目標,注定大部分要失望收場。隨着企業變得更全球化,就業機會將進一步分散世界各地,本地人進大公司的機會將會更少。

上一代能取得好大學的學位,已經是進入大企業的保證,但過去數十年韓國不斷催谷教育,高教育程度的人數大增,職場競爭也更加劇烈。根據OECD 2012年報告,在2009年,韓國至少有98%的青少年有中學教育程度,為OECD國家中比例最高。根據韓國教育部,去年99.7%的韓國青少年讀高中,當中超過95%畢業。

事實上,韓國並非沒有職位空缺。由於過去依靠製造業帶動經濟,服務業發展相對遲緩,近年積極振興服務業,業界中小企就提供大量就業機會。可是根據麥肯錫2013年4月發表的研究報告,中小企提供的薪酬水平,平均只有大財團的62%,對從名牌學府出爐的畢業生欠缺吸引力。畢業生不肯「紆尊降貴」,情願繼續進修或創業,導致NEET比例超高。

鼓吹高中畢業 工種配對

解決人口老化危機非常困難,但要減輕人口老化的影響,其中一個方法是確保社會上的年輕人有工可做。一直崇尚以教育提升國家競爭力的韓國政府,面對高企的青少年失業率,去年竟向青少年作出新呼籲:「先工作,後讀書。」希望高中生畢業以後,不一定以考入大學為目標,從而減低對就業的要求,與市場上毋須大學資格的職位配對得來。

為鼓勵公司僱用高中畢業生,政府在2011年9月開始為企業提供稅務優惠,每僱用一個高中畢業生,可減約20萬韓圜(約1,396港元)稅款。他們調配資源,增加對職業學校的資助,培訓學生如工程等專業技能。勞工機構舉辦職業諮詢服務和招聘會,幫助青少年探索大學以外的選擇。在多從渠道着手下,效果開始顯現;2012年上半年與去年同期相比,銀行聘請高中畢業生的數量幾乎增加了兩倍,個別行業也有類似現象。協助中小企增長,使他們在大財團前仍有能力以恰當的薪酬吸引人才,也是可行政策。但鼓勵年輕人延遲或放棄讀大學,則是短視的手段。年輕人以為大學畢業就能加入大企業的預期落空,不等於大學教育沒有價值。大學生人數增加,競爭加劇,相對於沒有讀大學的人的平均薪酬溢價下降,是必然發生的事。經濟轉型以服務業為主,需要高技能的職位自然會減少。愈來愈多高學歷的人結果會從事以往被視為低學歷也能勝任的工作。而學歷更低的非技術工人,更可能在這過程中被排擠開去。

撰文:王澤基

香港中文大學應用金融學教授、碩士課程主任,前巴克萊銀行常務董事,逾十年投資銀行工作經驗,牛津大學經濟學博士。
韓國經驗 打救啃老族 - Yahoo! 新聞香港:

'via Blog this'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