蘋中信:聯想併購案讓台灣感傷(謝金河)

就在跨進馬年的前夕,中國PC一哥聯想突發猛勁,來了個年終歲末大採購。先是以23億美元從IBM手上買下伺服器部門,接著在除夕夜前夕,再斥資29.1億美元,從Google手上買下摩托移動。這兩檔大交易總共花掉52.1億美元,幾乎把手上現金都花光,這是2005年聯想買下IBM的PC部門以來,最大豪賭式的併購案。
聯想以23億美元買下IBM伺服器,市場給予熱烈掌聲,聯想股價衝上11.28港元的新高價。但是,用29.1億美元從Google手上買下摩托移動,市場頻頻出現負面評價,1月30日聯想股價下跌8.2%,2月4日又重挫16.4%,外資機構紛紛調降聯想的投資評等。這兩大併購案已讓聯想市值一下子少掉309億港幣,大約是這次兩大併購案7成5的錢。
聯想大手筆出擊,市場有正反不同評價,但我的看法是很正面的。聯想目前主要業務是PC、智慧型手機及平板電腦;另一個是聯想下一個要發展的業務:「PC+業務」,就是將不同的智慧手機、平板電腦、個人電腦及Smart TV的螢幕,透過互聯網及雲端技術,將各個螢幕串聯起來,聯想併IBM伺服器,正好補強這個功能,也就是說,伺服器對IBM已是十分成熟的產品,但伺服器是聯想跨入雲端服務極其重要的一步。
至於負面評價很多的買下摩托移動,我認為這對Google及聯想是兩利的。Google是軟體開發商,2011年Google以125億美元買下摩托移動已經表明看中的是摩托移動的專利,硬體業務未來就是要分割賣出去,這次聯想用29.1億美元買下附2000件專利的摩托移動,短期來看是買貴了,而且摩托移動仍在賠錢,未來2、3年一定會影響聯想的獲利,這是股價大跌的原因。
將有機會搶下老三
但是對聯想未來發展卻有很大的好處,首先是中國的品牌智慧手機廠華為、酷派宇龍、中興通訊與聯想都纏鬥在一起,四家廠實力十分接近,有了MOTO品牌,聯想有機會擠下LG,搶下老三的地位,而且,有了MOTO品牌,這也是聯想全力挺進美國市場的好機會,硬體製造對Google價值不大,但對聯想卻有很大提升。
其次是透過併購案,Google換得7.5億美元的聯想股票,搖身一變成為持有5.6%聯想股票的股東,也讓Google在中國層層封鎖中找到伸手進入中國市場的機會,同時附身在聯想手機中落實Android系統在中國的影響力,而聯想背後有Google,也有很大的好處。
對照台灣IT的隕落
第三是聯想經過這一連串大併購,有機會接下三星的下一棒,成為全球IT產業巨霸。全球IT產業從2000年的SONY,然後到Apple,再輪到三星,聯想很可能是下一個強棒。從伺服器到雲端還算服務,再到品牌智慧型手機,中國最得天獨厚的優勢是擁有超大的HOME MARKET,大市場可讓小米到Google挖角人才,蘭奇在宏碁水土不服,到聯想卻熱力十足,中國科技業巨頭具有聘請全世界最優秀人才的實力,聯想這一步,也讓自己步上國際舞台。
另一方面,從聯想豪情出擊,也可以看出台灣科技產業邊緣化的壓力,宏碁及宏達電在品牌走不出去,下一步,台灣連代工產業也都面臨腹背夾擊壓力,聯想的大起,也對照出台灣IT產業的隕落,這才是我們最感傷的。
財金文化董事長
Hu Mike | 建立你的名片貼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